3)第一百章 葵花初绽金乌栖(二)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多,终于有人开始问起一些事。

  比如墨者到底是做什么的?

  比如墨者的义到底是什么样的?

  比如我们可以成为墨者吗?

  比如你们可以教我们写字吗?

  这样或是那样的请求问出之后,两人一般都不会直接回答,哪怕是在酒后也不回答,而是非要等到第二天才回答。

  往往到了第二天,便会有墨者从城外赶来,专门负责解答、或是解决这些问题。

  脸上有疤痕的人解释道:“这叫……术业有专攻。我们的人是这样说的,每个人做不同的事。他们解答你们的疑惑比我和骆猾厘要强的多。”

  从那几次询问之后,晚上讲的故事,也逐渐变成了墨者的道与义。来讲学的人,拿着一张在沛邑人看来古怪的“帛”,上面写满了字,就按照上面的字来讲,很通俗也很易懂,却总能引来众人的拍手叫好。

  最开始,只是讲一些粗浅的道理。

  比如某一天,一名揣着名为“讲义”的“草帛”,讲起了一个字。

  权字。

  不是权力的权,而是权衡的权。

  “子墨子曰:于所体之中,而权轻重之谓权。权,非为是也,非非为非也,权,正也。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执也。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

  讲义的人,写出了权衡的权字,解释道:“子墨子说,在所做的事体中,衡量它的轻重叫做‘权’。”

  “权,并不是对的,也不就是错的。”

  “权,是正当的,是辩证的,是矛盾的。”

  “砍断手指以保存手腕,那是在利中选取大的,在害中选取小的。”

  “在害中选取小的,并不是取害,这是取利。”

  “遇上强盗,砍断手指以免杀身之祸,这是利;遇上强盗,这是害。这种利与害,是辩证且相对的。”

  这样简单的道理,却在市井之中引起了轰动,人们思索着墨者说的这些话,越发觉得玄妙。

  权,不是对的,也不是错的。一个简单而又不失哲理的阐释,开始了墨者讲义的第一课,教会的是这些市井之人辩证地去看待问题。

  这是子墨子的原话,子墨子也称赞过适最能理解这段话,所以讲义的一部分内容自然是书秘适编写的。这算是最简单的对立统一规律。

  从这一次讲义开始,逐渐的,这些市井手工业者开始听到一些墨子在各国行义、周游、游历的故事。

  又到某一天,一名墨者讲义者讲完了一个故事后,这些人陷入了思索。

  “子墨子当年南游楚国,楚王不愿见,就派穆贺去见。穆贺听了子墨子的主张后,说:‘你的主张确实好啊,但您不是贵族,恐怕王公们会因为您是个普通百姓而不采用啊’。子墨子则反问:‘如果一把草根可以治病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