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三一章 戈矛穿击五步盟(一)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国的封地大夫,那些有力量有封地的人才能维系盟约的稳定。

  宋国是否会被灭国,或者是否能在正常的战国时代生存下去,那不是适考虑的问题。

  宋国太小,不能撼天下。

  但宋国处在天下之中,北有晋南有楚,东有齐鲁西有郑韩,却可以方便将一些事传播天下。

  待墨子与随侍弟子到来之后,贵族们与国君先行盟誓墨者调停的三条,十年之内不得再起戈兵,互相之间不得戕害。

  这种事宋国的贵族们玩的纯熟,多次政变、三姓共政、司城约公室等等事,基本都和这件事差不多。

  唯一区别就在于,之前只是盟誓,靠鬼神天帝来监察。

  这一次,却多出了一个属于调停人的墨者作为监督,并且墨家保证不论谁违背的这三条盟约,都会帮着没违背的反击。

  墨者是可以守城的,此时也是可以煽动民众的,至于墨者野战之力到底有多强,暂时还未有人知晓。

  一旦知晓,这盟约也就会更加稳固。

  这三条盟约算是妥协,也算是对此时贵族分封制的无奈,也是三方贵族公族唯一能接受的条件。

  更重要的,司城皇和六卿的势力都没有缩减,宋公的力量也没有加强,这种诡异的稳固平衡在墨者展示了野战能力之后可以维系下去。

  如果是为了强盛宋国,适一定会想办法帮助宋公压制贵族,只是他没这个兴趣,也对宋公毫无义务,更谈不上丝毫的个人感情。

  如今只是为了一个平衡,一个君主、贵族、平民的平衡,这种平衡一旦产生,宋国的一部分落魄士阶层因为有了另一种上升通路,也就不会只能依附贵族和君主了。

  而至于另外和民众的盟誓,则属于合乎情理,但又出乎意外。

  国都的民众是有参政的权力的,至少曾经是有的。

  当年吴国称霸,召集各国诸侯会盟,卫侯观望情势,直到吴国称霸已经不可逆转之后才前往会盟。

  那个曾接受了贿赂进献谗言放走勾践、逼迫伍子胥的太宰嚭,曾质问卫侯为什么来迟,甚至准备扣押卫侯。

  但卫侯的理由是:“谋于其众,其众或欲或否,是以缓来”。也就是说,他对于来不来这件事,是征求了国都民众的意见的,这是被贵族许可的一种行为,同时也意味着卫国国都的民众替卫侯承担了责任:扣押也是没有用的,只会激怒卫国国人的反抗之心。

  这种理由说服了太宰嚭,放弃了扣押卫侯的想法。

  只是,在今日商丘成盟之前,国都民众就算可以参政,其参政的内容也是有限制的。

  基本上只有三点可以参与。

  战和结盟,迁徙国都,君位让于其余公族。

  除此三点之外,似乎并没有参政的先例,尤其是制法和约税这种事。

  但是,因为有之前的三点,所以参政这件事本身是合乎情理的,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