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六三章 庶卒君子金鼓交(四)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的情况来看,二十钱一石麦的粮价以及沛县每年收获的粮食,让这粮价极为稳定。

  每个月可以换九小石麦,也就是大约二百四五十斤,足以养活家人。

  墨家在沛县的手工业发展,是从零开始的,所以也就是从最基本的铁器、纺织、瓷器等等日用品起步,这些都是平日的消费品,不是那些村社暂时用不到买不起的高级工业品。

  这导致每年大量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被售卖为钱,然后这些钱再流入到墨家的手工业作坊。

  庶轻王明白,就像是自己家一样,粮食产的多了,之前要偿还牛马铁器的贷款,现在开销也逐渐大了。

  有时候家人喝口酒,有时候买个瓷罐子,还有现在据说要卖铁锅,这都是攒着钱准备买的。

  这些东西,都要用粮食换钱再去买,而这些粮食集中在城邑,又保证了物价的稳定。

  庶轻王和於菟聊了一阵,便聊到了将来的生活上,两个人就核算了一下。

  假设於菟继续做连长,超期服役三年后,可以每年缴纳二十个钱在城中有自己的一处住处。

  平时吃用都在军中,花不得几个钱,每个月缴纳一定数量的“义师老有所养集资”,五十岁之后每个月还能领到一笔数量不多但可以养活自己的钱。

  若是有了孩子,每年再缴纳一部分“教育费”,这是“公共意志”强制的,所有的孩童家庭都必须缴纳,孩童必须在学堂进行最基本的三年学习。

  不去的不但要罚钱,三年后不能认识二百个字的也得罚钱,三年后选拔学的最好的一批再进入更好的学堂。

  事实上,现在教授孩童的这些人,也多是些学了三五年的小年轻人,女子居多。

  但是学了三五年,便能教授,总比什么都不学要强。

  既说孩子,便要先有女人为妻子。

  於菟想要找个在城邑做工的,在墨家的作坊里做工,又不缴税,做私营的手工业要缴纳一些商税但也不多,墨家对于手工业一直是扶植的态度。

  残疾了有补助,战死了有抚恤,稍微一算,也确实可以过得和在村社差不多甚至更好一些。

  说到将来的美好生活,两个人的感情也就拉近了许多。

  几日后,庶轻王回了村社,安排完了村社的一些事,又将需要服役的村里年轻人带回了沛邑,之后就开始忙碌起来。

  旅内的人员补充完毕,他这个连一百五十人,摸过火枪的只有十几个,没服役过的新人四十多个,墨者和候补墨者加起来一共七个人。

  火枪还没发下,他就先去参加了学习,结果第一课学到的,他这个连代表要多和士卒聊聊家常,庶轻王不禁想到了和於菟闲聊的事,心说确实是这么回事。

  回到营中,便开始了操练,有专门的墨者在连队帮助训练,最开始都是些队列、军令之类的事。

  十月中旬的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