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八章 捧杀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来,还不是要靠义师?义师都是墨家出钱,那些蠹虫还问我们收赋,真是贪婪无厌!”

  旁边几个人也跟着骂,这税赋不同,赋是军事用途,这赋收的就不合理。贵族又无需缴纳赋税,这更让人怨气满天。

  磨坊之外的空地上,一群人坐在地上,冲着徐弱喊道:“徐弱,给读读前几天的报。”

  这些人多数认得百十个字,但是报如今昂贵,一般也都是讲读,少有普通民众购买的,这也就让墨家的这些宣读者的重要性更高了许多。

  从义师服役回来后,民众闲暇时候,常常三五成群的来听“读报”。

  有些是天下的局势,有些事各国贵族的丑闻,有些则是很实用的稼穑耕种技巧,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习以为常,这已经成为费国国都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一,这一处杂货铺和磨坊,也就成为了民众的聚集地。

  徐弱拿起一份报,下面的人顿时安静下来。

  他们是国人,是农人,但也在义师服役过三年,虽然退回,但是纪律性犹在,这是别处的国人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安静下来后,徐弱念道:“今日读的,是墨家的副巨子适的一篇文,名为《叹费民之三患》。民之三患,你们也都知道是什么吧?”

  众人异口同声道:“知道,子墨子说过,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劳不得息……”

  徐弱点点头,便将这篇借筑虎城逃亡农夫而展开的、希望费国变革的文章读了一遍。

  一如之前,浅显易懂,宣义部和墨辩的不同之处在于墨辩是讲理论、与百家辩论的,受众是高级知识分子;而适一手组建的宣义部,则是面向庶农工商,文章全都以口语写就,极为好懂。

  这二十年的锻炼,前世的诸多经验,让适写的文章的煽动性越来越强。

  不过这篇文章,和以往不同,里面充满了“希望”,冷静分析的同时,也让每一个听到的人充满了对变革后生活的渴望,甚至用了一个大篇幅的内容,以仿佛当年《乐土》诗篇的方式,以一种白描的、没有太多感叹的方式,描绘了变革后普通人可以拥有的美好生活。

  作为被适的文章浸润了十几年的徐弱,一眼就看出来了这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以往,适的文章,大多是因为甲,所以乙可能或是不可能。

  可这篇文章,却根本没有可能或是不可能的论证,而是通篇都是“如果变革了,那么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全然以“如果”为基础,没有太多的感叹,配合上最后一大篇白描的内容,却反而比那些讲义的更有煽动性。

  效果显著,因为徐弱听到一人听完之后,拍着大腿骂道:“妈的,真好。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另一人则道:“只怕那些蠹虫不会变革啊。你看那些牛虻马蝇,有不喝血的吗?”

  感叹那人道:“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