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济水之战(五)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势而攻的一个多旅已经处在了最为危及残酷的肉搏厮杀之中。

  火枪手全部弃枪持短剑或是斧叉迎战,掩护矛手的侧翼。

  两侧的矛手连队稳住两翼,坚守不动,中间位置的矛手连队则在旅帅和旅代表以及那些军中墨者的带领下,开始反突击。

  从三十步左右火枪手轮射弃枪的时候,十三旅的旅帅便命令中间的几个连队结阵冲击,而不是龟守待援。

  矛手结阵也一样有冲击力,借山丘而攻的齐人虽猛,可是阵型混乱不堪,根本不能够有效地形成优势。

  看上去齐人的人数更多,但只要不结阵,那么正面交锋的人数始终要少于密集列阵的义师方阵。

  剩余的人只能在后面,难以投入到厮杀之中。

  十三旅的旅帅已经刺死了六个齐人,他身后的那个矛手连队士气正盛,旅帅见士气已振,便捡起一支长矛,投身到了连队之中,于士卒同列站在前排。

  连队前排,与之同列的连代表非是泗上本地人,而是外来受利天下之言的感召而赶来加入墨家的士。

  他见旅帅铁盔上雉羽高耸,身上札甲皆是鲜血,挺矛而立,不避于人后,心中自有感慨。

  心道:“昔年艾陵之战,冉求持矛挺进,振奋军心,领矛手列阵迎齐,结缨不散,威风凛凛,以君子之身立君子之功。每读及此,心中激荡。”

  “今日旅帅之威,不下于子有!儒家有君子,墨家亦有死不旋踵的墨者,今日之战,齐人如何能胜?”

  儒家的那些真君子与墨家的这些真墨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但却都有着一样的豪迈气势。

  子有持矛迎击齐军的时候,一定是峨冠博带,整束衣衫发髻,迎敌接战,浑身是血,却不忘帽子歪到的时候,立于万军之前整理冠帽,以正仪容,视眼前千军之敌为无物。

  而墨者旅帅持矛迎击齐军的时候,高耸可以让士卒看到的雉羽之盔,不有傲视万军睥睨结缨的气势,却如耸立河边的橡树一般任凭风吹雨打而矗立,挥击矛杆,与百人千人融为一体,如同扎入土地的根须所带来的不可被吹倒折断的力量。

  虽不同,气势却一样豪迈。

  十三旅的旅帅双眼盯着齐人中举起的旗帜,回头看了一眼两侧已经维持住的矛手,高喝道:“冲击!”

  这一声叫喊,从他身旁开始回应,最终汇聚成千余人共同的呐喊,鼓声大作,奋力向前,他所在的连队直冲齐人旗帜所在的前方。

  齐人亦持戈矛,但借势下山而攻义师不溃反而反突击,其势已挫。

  阵型不整,又难以在一处集中,后面的人向前挤,前面的人撑不住想要后退,场面愈发的混乱。

  两军交锋肉搏也不过短短半刻钟的时间,但这半刻钟的时间十三旅挺过去了没有溃败,齐人便已经有些撑不住。

  …………

  山下被突破的齐人营垒处。

  接到了不去支援而是整队命令的两个旅在整队的同时,也在观看着山丘上的混战。

  但现在,中高级军官们的神情已经从半刻钟前的紧张化为此时的镇定。

  齐人没有一举击溃十三旅,现在十三旅的阵线已稳,正在缓缓向前推进,齐人已经错过了一鼓作气的时机,而论及韧性齐人并不如,十三旅已经可以说是不至于溃败,至少可以稳住。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