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三章 卫鞅与商於(上)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决战失败,诸侯也就完了。

  但好处是如果失败,可以拉着韩魏卫一起死,而不至于说齐国被蚕食吞并而韩魏尚存。

  齐侯剡权衡了一下割魏补齐之策和拼死一搏要死一起死的策略,说道:“相言甚合吾心。”

  遂派人前去联络韩、魏、卫等国不提。

  秦人馆舍内,得知了齐国如此动作秦人的意见几乎一致,齐国这是背盟的行为。

  齐国这么做,制秦人于何地?

  为了反墨的大局,秦军放着在西河那么大的优势不打,坐下来和魏韩谈,就是因为秦国知道一旦让墨家做大、稳定了南阳和江汉,北方诸侯都没有好果子吃。

  这时候应该是如当年齐桓公尊王攘夷时候一致对待南方楚国一样,最起码要齐心协力。

  齐心协力不是说说就行的,而是要互相配合做到。

  齐国要单拉着韩、卫攻宋,秦国在商於之地和西河问题上就很尴尬。

  假使齐韩联军胜了,秦国得到了什么?

  南阳墨家的驻楚军团的所有压力,都要秦国来撑,否则韩国无力攻宋。

  各国还未准备就绪,秦国在南阳进退不得,西河却又在谈判,秦国到头来就是在给各国做嫁衣。

  虽说这一次诸侯要会盟,大义是反墨,可秦国却不愿意做殉道者,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若是这一战败了,那就更不用说,秦国在南阳更难进攻,彻底丧失了韩国的支援。

  再加上和墨家的关系这么一弄必然很僵,连在西河的攻势都可能要停止以免墨家偷袭。

  按照秦国君臣所想,为了反墨之大义,齐国不应该回援临淄,也不应该这时候急匆匆地就攻入宋地,攻墨家之必救以卫齐。

  而是应该放弃临淄、向东撤退,坚守泰山、平阴一线。

  将墨家的战线拉长,使得墨家无力进攻,而且墨家若是攻到平阴等地,就必须要担忧赵国可能渡过黄河干涉。

  一旦墨家的战线拉长,可能就会形成僵局。

  这样齐国的主力还在,还不至于被各个击破,从而可以达成盟约共同进军,以形成两条战线上的兵力优势。

  于大局,的确应该是这样。

  然而,这是诸侯大争之世,齐侯剡是齐侯,不是周朝齐省的高官,大一统之下可以放弃部分土地从而获取优势,但诸侯之争的局面下,这就很难。

  墨家刚刚灭了楚国,齐国之前也透漏出趁着魏国病瓜分掉魏国的想法,这两件事在前,齐国岂能相信各国会全力帮着齐国复国?万一墨家失败退到江汉,说不定各国还要趁着齐国病的机会先把齐国做掉。

  虽说泗上那边多有学问传出,诸如存地失人和存人失地的区别,然而齐国的纵深和基层统治却不足以这么做,因为对齐国来说,存人失地可能意味着人没了、地也没了。

  深知如今局面困难,秦君只好派人前去拜会齐相,以说清楚其中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