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四章 齐国的路(二)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御民事,而平天下也。”

  也就是说,黄金和钱的作用,就是个等价物,只要是等价物,就是可以操控的。换而言之,一钟粟米值多少钱,那是以钱来做等价物;换过来一块黄金值多少粟米,那就是用粟米做等价物,所以钱这东西不是生来就有着神圣性的。

  他虽然没有解释黄金为什么天然是货币,但却在这个时代就理解了等价物的概念,并且提出了“操控物价”的想法。

  对此,管仲举了一个例子。

  “今人君籍求于民,令曰十日而具,则财物之贾什去一;令曰八日而具,则财物之贾什去二;令曰五日而具,则财物之贾什去半;朝令而夕具,则财物之贾什去九。”

  这只是个极端的假设例子,但放到后世两千年后的明代实行货币税的那些乱象,正可以对照解读:

  想要让金属货币在某个时间段内贬值,只需要将实物税变为货币税,比如现在大量征收货币税,那么短期内实物的价格就会下降,因为人们需要尽快将自己手中的实物换为货币,这就可以使得拥有货币的人,获得更多的财富:管仲认为凭自己的手段,齐桓公定然是齐国第一有钱的;而后世当然这就是商人大地主可以借收货币税的时候大肆敛财的时候。

  而齐国实际上并没有大规模地实行货币税,甚至于实物税还在努力地和劳役地租进行战斗。

  这种理论推测出来的东西,没有考虑到货币税和货币流通之后带来的租税货币化、短期高利贷、缴税期富商压价等问题,但理论需要的是不断弥补,此时齐国已有这样的想法,实际上已经颇为难得。

  所以齐国的历史经验,其实富国的手段和道理体系都是有的,难得就是怎么对照现在的情况实行。

  既然是体系,自然要有与之配套的内容。

  想要这么做,又需要三个先决条件。

  其一,山海是归属于君王所有的,并且君王要善于利用这个所有权,获得财富。

  其二,在官营经济之外的私营经济,一定要发达,使得民众大量的交换,才会导致缺钱,然而售卖粮食。

  其三,民众经营土地,一定要有利可图,拥有除去租税和自己吃的那些后的盈余,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才能够使得君王所获得的山海的所有权挣到足够的钱,并且这些钱可以转化为君王想要的东西。

  针对这三点,田和仔细研读,也终于明白了这三点内容引申出来的种种变革手段和体系道理。

  针对第三点,也就是民众经营土地要有盈余这一点,这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工商业的基础,所谓“五谷粟米者,民之司命也”。

  对于这一点,管仲提出的手段有两个,相辅相成。

  一个是相地而衰征,也就是考核土地的肥沃程度,制定不同的税收标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